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欣娟

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欣娟——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吴欣娟,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到护理部主任,她用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护理了成千上万的患者,用一颗对工作、对患者、对生命的热爱之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30年来,她把一腔爱扑在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把辛勤的汗水化作甘露,洒进了患者的心田。一位患有先天性马蹄足的三岁孤儿,开始对周围的人都是陌生感、恐惧感,但吴欣娟每天都来到患儿的身边,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突然扑进了她的怀里,喊出了一声妈妈。
上世纪80年代,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whipple手术、垂体瘤手术等多项新手术。为弥补国内这些方面术后护理的空白,吴欣娟精心查阅大量专业文献,探索出许多创新性措施,拟定出了全新的护理方案,总结出许多实用护理方法和护理规范,造福了广大患者。
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又在国内最先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技术”。吴欣娟带领护士们反复进行专项查房、查资料、建立数据库,提出了“PICC整体化管理模式”的完整理念,前后制定出10余项操作规范、流程和指南,从而解决了很多疑难重症患者的静脉通路问题。该课题荣获中华护理学会首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SARS袭来,吴欣娟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亲自战斗在危重症病房;在奥运、国际保健的重大事件中,在抢救生命的现场,她都勇挑重担,亲力亲为。她将自己无私的热情与悲悯情怀,一次又一次融入到了对患者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与博爱当中。
作为护理部主任,吴欣娟深入临床一线,抓实践,重创新,从1995年在全国率先引入整体护理到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总结出切合实际的责任制护理模式、护士分层管理方法和绩效分配制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教、研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所带领的团队荣获了多项全国荣誉,成为引领中国护理发展的一面旗帜。吴欣娟深知,护理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她注重护士的专业培养,建立了具有协和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利用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做学术讲座,特别是到偏远、艰苦的地区讲学,她更是觉得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让自己紧跟医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无数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她都在翻阅书籍查考资料中度过。正是如此不懈求索的精神,使她由一名中专毕业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国家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护理论文7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近20部。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源于付出。30年来,吴欣娟始终向患者播洒着“尊重生命”的仁爱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护理事业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