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
  • 发布日期:2013-01-07
  •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 浏览量: 605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万先生是一位年过六旬、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近日突然出现记忆丧失。前日外出时意外摔了一跤后,次日对摔跤后发生的事情完全回忆不起来。虽然既没有因摔跤骨折,也没有发现头部有什么损伤,其他所有的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是一向身体健康的万先生精神极度紧张,反复上医院检查,担心自己是不是脑子摔坏了,继而逐渐失眠、心慌、头晕、头疼起来,甚至觉得全身都不舒服。

 

万先生再次就诊时,医生仔细了解万先生的生活状况之后发现,年纪不小的他,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最近因为筹备一个重要的新项目而高度紧张。在与医生的交谈中,他一再强调自己现在一定不能倒下。经过对万先生全面了解后,医生确定了他的病因和诊断,原来万先生因为工作太投入,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缺乏休息,出现了一过性的失忆。虽然事后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却造成了他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了各种不适的身体反应。

 

我们早已谈到过,精神心理因素与身体、躯体之间密切关联,互相影响。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常常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压力,即使我们主观上接受压力的存在,身体也会在无意识中对压力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最初表现也许只是一种不舒适感,并不能在临床检查中发现什么具体的病变,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亚健康状态”。

 

在这种亚健康状态下,人如果不能适当调整压力水平,必然导致身体最终出现具体的损伤,甚至发生严重的意外疾病。当然,像万先生那样过度紧张是不必要的。一时的主观不适反应,正是身体对当前不良状态的一种警示,只要能主动调整生活工作方式,适当休息减压,随着压力水平的下降,主观不适感便会自然缓解或消失。

 

现代医学生物学已经明确,负责人类精神心理活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与负责抗病功能的免疫系统以及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内分泌系统之间,三者相互影响。精神心理压力过大,不仅会引起心理行为的活动异常,更可能在这些异常没有表现出来前,首先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或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进而使人体产生各种不适,人就容易生病。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不能只关注身体是否生病。除了日常对身体的健康保健以外,保持合理的压力状态,也是极其重要的。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中,一定要定期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使心身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有效合理的范围。一旦出现不适的主观感觉时,既不要盲目紧张,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严重疾病,也不要不予重视,依然如故,致使身体、心理出现严重的伤害。

 

现代医学对心身压力水平既可以检测,也可以通过各种主动和被动的手段来改善。万先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出现问题的再认识,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接受减压治疗,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和自信。

 

压力其实也是生活的动力,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必须面对,积极面对压力是引导人类走向成功的基础。健康的人生既不能回避压力、无所作为,更不能让生命的价值在过度的压力下消失。

 

(心身医学科主任 喻小念)

本文链接: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3/01/05/A07/story/3336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