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血管介入:超声引导崭露头角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医学超声成像技术就和X线、CT、MRA及核医学成像技术一起被公认为现代四大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腹部、小器官、妇科、产科和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的检查。由于该技术属于无创检查,而且灵活便捷,结果可靠并具有动态观察等优点,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成像技术。
X 线引导经皮穿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的替代方法,其应用于血管闭塞及扩张性疾病的成型和假体植入及预防性滤器植入。但X 线有放射性污染,造影剂对肝肾有损害,因此不适于肝肾功能不良和过敏的患者,同时由于非直接监视对靶血管的介入操作,致使并发症增加和成功率下降,而且也不适合床旁操作。
超声引导下的血管内介入术兼具术前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评估等优势,目前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血管成型和支架置入、肢体动脉血管成型和支架置入术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被证实是安全、可靠的新技术,该技术避免了X线的放射污染和造影剂的使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超声定位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避免X线引导下的误穿动脉或同时贯穿动静脉,导致血肿、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超声波可以清晰显现血管内导丝、导管、监测支架放置或滤器放置位置。尤其是其床边操作功能,为重症患者提供了可能。因此有效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并大幅度降低了医疗成本和费用。
我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合作,把超声引导血管内介入技术应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治疗和肺栓塞的预防,形成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大特色。不过,这项新技术目前尚未被广大超声科医生所掌握。
本文转自:《健康报》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