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已患胃病并且就诊检查的病人外,身体健康的人很少真正知道,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是传染性疾病,更少有人知道绝大多数的胃病是因感染了一种螺杆菌而引起的。由于最初发现这种细菌的位置是在胃的幽门处,所以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早在1994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一类致癌物。根据世卫组织2000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0万新的胃癌病例发生,每年有64万人死于胃癌,而且死于此病的病例有75%发生在亚洲。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长期携带者患腺性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6倍,而腺性胃癌的死亡率居世界范围内癌症致死率的第二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北京和广西两地区调查显示:6~12岁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48%和42%,5岁以下儿童为15%~45%,我国自然人群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8.07%。幽门螺杆菌感染属儿童高感染水平类型,即儿童期存在感染率急剧增高的现象,高感染率年龄段较早,成人期呈持续感染。
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在发达国家占人群的30%~70%,而在发展中国家最高可达到80%以上,而且一旦携带了这种细菌,如果不进行根治(发病时才到医院进行治疗),会一直携带到老。
这种细菌的感染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拥挤的生存环境、窘迫的社会地位、不良的个人卫生都与感染率居高有关。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人与人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对口传播的。口对口传播是通过唾液传播,流行病学证实,母亲用咀嚼过的食物喂养婴儿,导致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接吻是家庭内部幽门螺杆菌传播的又一途径。
我国公共场所的饮食方式很少分餐,饭店聚餐时,如果不用公用筷子和勺子,食用汤锅类菜品时,每个人都要用筷子到锅内“游走”几圈,这也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提供了契机。
医生建议:既然胃病的发生主要是口对口的传染导致,而且个体间的口对口传播是通过唾液传染,那么,注重生活方式,防止细菌经口传播,需要有全民的防患共识。如果把幽门螺杆菌比作洪水,那么控制好上游途径,就可以防止下游的泛滥。
口腔不仅是胃感染者潜在的幽门螺杆菌集散地,而且是胃病复发的病因源。如果阻断传染途径,就会减少恶性胃病的发生率,使胃癌尽可能远离我们。为此,医生建议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制作幽门螺杆菌致病性、传染性以及与口腔卫生相关的专题科普宣传材料,并尽快进入社区。
2.大众应注重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改变传统饮食习惯,强制餐馆、酒店提供充足的公用筷子和公用勺,以减少因唾液交叉导致的传染机会。
3.对大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定期洁治牙齿,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铲除幽门螺杆菌的繁殖基地,减少胃病的发生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