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血管病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压
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误区二: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仍应注意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坚持服药治疗,并作定期检查。
误区三: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
很多人认为降脂药对肝肾的副作用很大。血脂稍高一点儿,不吃药也无妨。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误区四:高血压没症状不用治疗,只要是降压药就大家通用
由于个体差异,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会消失。高血压病因复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心血管病,才能科学防治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