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北京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 发布日期:2016-01-07
  • 来源: 内部采编
  • 浏览量: 678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主持人:北京市医改的一项举措是推动分级诊疗,那么,高主任,您能否介绍一下北京市的分级诊疗工作呢?

  高主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北京市在2010年的时候,三级医院就诊的诊疗人次是4946.1万人次,2014年底到了11058.2万人次,占全部诊疗人次的48.15%,增长了6112.1万人次,增幅达123.6%,在总量相当于一年增加1528万的格局下,依然没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解决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引导居民就医回归基层,推动建立一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的就医格局和秩序,逐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主持人:那么,北京市分级诊疗工作目前是如何开展的呢?

  高主任:2013年,北京市以医联体为抓手,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一个医联体一般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每个医联体的核心医院,相关三级、二级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医院。截止2015年11月,北京市已成立了包括38家核心医院、382家合作医疗机构的38个区域医联体。在医联体内,主要开展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已实现重病患者上转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向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归的趋向。二是派出专家坐诊查房带教,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三是通过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四是开展远程会诊及信息化建设。五是统一医联体内医疗质控标准。六是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直通车”。七是医联体内三级医疗单位对二级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截至2015年10月底,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共计146357人次,医联体内下转患者24502人次,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1134人,派出专家4884人共52756人次。较好落实了大医院专家资源下沉的要求。

  未来,北京市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以医联体为抓手,协调相关委办局,不断完善全市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力争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详情请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文章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