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中成药的选择要辨证
  • 发布日期:2013-05-15
  • 来源:北京航天总医院
  • 浏览量: 818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灵魂。因此,中成药的选用必须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方可对症下药,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但是人们在思想意识中,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可随意增减剂量,无碍大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药师提醒您中药应用有误区,您注意到了吗?

误区之一 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也会同西药一样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之二 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人们患各种急性病后首先想到的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根据古方制成的疗效好、起效迅速的中药制剂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就能在临床紧急抢救的过程中起到奇效。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是可以治疗急性病的。

误区之三 中药可以长期应用

中医历来讲究“中病即止”,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像龙胆泻肝丸致肾损伤。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均是错误使用中成药。

误区之四 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药煎煮热服在夏季使用不便,从而有夏季不宜服汤药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从应用方便与否,还是从疗效上讲,汤药在夏季都是可以应用的。古人已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使用的名方,如“藿香正气汤”、“黄连解毒汤”等。


把握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量一般以说明书为准,但老人和小孩的用量有其特殊性。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60(此法较简便,但结果对婴幼儿可能略偏低,儿童偏高。)

新生儿:成人量*1/10-1/8

6个月:成人量*1/8-1/6

1岁:成人量*1/6-1/4

4岁:成人量*1/3

8岁:成人量*1/3-2/5

12岁:成人量*2/3

60岁以上:成人量*3/4

(《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


不同类型中药对服药时间的要求

活血化瘀的药物及一些药性过于苦寒,作用过于猛烈的药物等一系列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都应在饭后服用,和食物混合,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及补益药,都应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药效。

具体中药的服药时间

1.饭后服用的中成药

正天丸,七叶神安片,地奥心血康,血脂康,芪冬颐心口服液,根痛平颗粒,桂枝茯苓胶囊,消渴丸,颈复康颗粒,黄氏响声丸,通心络胶囊,祖师麻片,清热通淋胶囊等。

2.饭前服用的中成药

百令胶囊,金芪降糖片,摩罗丹,巴珍颗粒,天麻首乌片,五子衍宗口服液等。

3.睡前服用的中成药

朱砂安神丸,枣仁安神液等。

4.需要含服的中成药

痰咳净片,西瓜霜,速效救心丸,健民咽喉片,复方丹参滴丸,黄杨宁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