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不可逃避的精神心理压力。毫不夸张地说,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无不为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精神心理压力所困扰,更不用说那些“承上启下”的青壮年群体了。
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种适当的压力,是促使我们心智成熟、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就如老话所言: “人无压力轻飘飘。”但是过度的精神心理压力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般而言,随着心理压力的累积,首先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原来开朗的人变得郁郁寡欢,精力旺盛的人变得萎靡不振,性格平和的人变得容易冲动,果断的人变得优柔寡断等。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好精神压力水平,便会逐渐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感,如心慌、胸闷、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头晕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人产生的直觉是可能生病了。
目前的医学、生物学等研究已充分证实,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精神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高血压又常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初的症状。高血压病例中有大量不明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现在发现很多是因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所致。这类高血压患者,在不能及时有效调节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即使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也很难控制理想,进而易激发出其他的心脑血管病变,所以,这类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减压调节,是改善血压水平的关键因素。
消化性功能不良、胃肠道溃疡是现代职业人群中非常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证实,长期情绪压抑、郁闷不乐者中,这类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一般的抗溃疡治疗效果也很差。其他如反复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等,也多半与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有明显的关系,心理减压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有效的改善。
糖尿病曾被认为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年轻化倾向。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内分泌失调,是引发青少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而其他导致糖尿病高发的因素中,饮食不当、运动缺乏、生活节奏不良等均与精神心理状态直接相关,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应该及早从精神心理层面予以干预。
肿瘤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损害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社会心理学等研究发现,肿瘤病人中约70%以上的患者,在其发病前一年的生活中,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创伤。长期的郁闷、压抑、愤懑等不良情绪,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可造成严重干扰,从而导致肿瘤发生几率大大增高。由此而把那些在心理人格上有一定缺陷、容易出现情绪障碍、进而发生癌变的人群称为“癌性人格者”。
其实,长期不当的精神心理压力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不只局限于某些方面,而是全面地破坏。这些疾病中,每个人表现出的病痛可能不一样,但根源都与精神心理压力密切相关。治疗上不仅要及时改善躯体的不适症状,更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处理好相应的精神压力影响,才能真正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转自《中国航空报》2012年10月9日第24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