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义: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在一定条
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的鼠疫。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
二、分型:腺鼠疫:临床多见,以受侵袭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症状。肺鼠疫:肺鼠疫主要症状是高热、淋巴
结肿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败血症鼠疫: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当腺型或其他型
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时,病情恶化发展为继发性败血症鼠疫。
三、流行病学资料:患者在发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疫区,接触过疫区的疫源动物或动物制品。或接触过鼠疫病人或
有被疫区跳蚤叮咬的可能。或进入过鼠疫试验室或接触过鼠疫试验用品。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鼠疫病
人。传播途径:原发性肺鼠疫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四、防控措施
1.隔离: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或强制在医院隔离。
(1)各型鼠疫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一人一室。病室无鼠、无蚤。
(2)将疑似病人带入隔离诊室(单人房间)。
(3)确定直接接触者,对其进行隔离或跟踪观察。以鼠疫患者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邻居划为小隔离
圈,根据情况对居住人员进行隔离观察、预防性治疗,无关人员禁止出入。直到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9天,在无新
发患者时方可解除隔离。
2.环境管理
(1)环境消毒 办公室内及隔离室:①有人时:首选通风(必要时用排风扇);②无人时:紫外线灯照射1-2小时或
500mg/L(含原液1%)"84"消毒液或0.5%(1∶30)过氧乙酸溶液按20ml/M3喷雾消毒,密闭2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2)隔离室物表、物品及地面: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喷洒。
(3)一般衣物用蒸气消毒或浸泡,不能的可用熏蒸消毒如甲醛或环氧乙烷,贵重仪器等用75%酒精擦拭表面。
(4)病人使用的餐具,能煮沸的可煮沸30分钟来消毒。能浸泡的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
用清水洗净。
(5)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
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1.5克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
。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为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
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6)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 mg/L)、或有效氯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
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7)对鼠疫尸体要严格消毒处理,将尸体有孔之处(如口、鼻、耳、肛门、阴道等)首先用0.5%过氧乙酸或0.5%来
苏尔浸泡过的棉花堵住,再用0.5%过氧乙酸或5%来苏尔浸泡过的白布或床单包裹严密,禁止在任何地方停放,尽快用专车
送去立即火化,火葬要烧成灰烬。
(8)垃圾的处理:将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
3.职业防护
进入隔离室医护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帽子、N95口罩和手套、眼罩、穿隔离衣及胶靴。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或
0.3%-0.5%碘伏消毒。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接触患者后立即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