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浅谈洗牙
  • 发布日期:2015-12-15
  • 来源: 内部采编
  • 浏览量: 711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007.jp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洗牙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什么是洗牙,洗牙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而洗牙前和洗牙后要注意些什么,相信大家对这个治疗方法有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简单谈一谈洗牙。

  洗牙,是牙周洁治的俗称。有些朋友认为没有蛀牙又不牙疼就不必检查口腔,但实际上牙周健康和牙齿健康同等重要。如果把牙齿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牙龈和牙槽骨等组成的牙周就是土壤。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口腔健康的标准之一为80岁时有20颗能正常行使功能的牙齿。保证牙周的健康,我们的牙齿才能天长地久的陪我们笑对人生,尝遍美食。而牙周发炎,牙齿根基不稳,牙齿就会出现像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甚至牙齿松动的症状。牙周发炎,除去本身的遗传易感等因素,主要就是因为牙结石等的存在。

  而有的朋友会问了,牙结石又是从何而来的,又是怎样破坏我们的牙周健康的呢?原来我们的唾液里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盐,如果饭后食物残渣等不及时清除,就会形成一层生物膜附着在牙齿上,缓慢的矿化形成坚硬的结石,特别是唾液腺开口处的下前牙内侧。并且牙结石并不是致密光滑的,而是粗糙多孔的,许多细菌附着在牙结石上滋生繁殖,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再加上牙结石本身的机械刺激,牙龈就会发炎,红肿,出血。如果进一步发展,牙结石附着着大量细菌往牙根方向发展,牙槽骨受炎性刺激吸收,产生牙周袋和附着丧失,牙周健康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牙齿脱落。

  我们所接触的洗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治器械及手用器械机械清除牙结石,抛光牙面,脱敏上药来促进牙周疾病健康的治疗。正常人一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口洁治,有牙周病史及牙周病高危易感人群应半年全口洁治一次。

  洗牙前我们要向医生告知既往史,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特殊人群由于电磁辐射的干扰可能会引起眩晕及心率紊乱的症状,不可以超声洗牙。新型起搏器具有屏障功能,不会受超声洁治术的干扰,带用这种起搏器的患者不在禁用之列。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凝血障碍者也不宜使用超声洁牙。

  口腔健康的重要显而易见,但大家往往对洗牙望而却步,大都是因为洗牙时的不适。洗牙时洁牙机接触牙面会产生酸麻的感觉,前牙由于牙体较薄,感觉往往更明显,洗牙时的紧张情绪更加重了这种感觉。但只要洗牙功率适中,手法正确,酸麻的感觉是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遇到痛阈较低患者,各大医院诊所还有更加舒适的气动洁牙机及各种麻醉操作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洗牙过程中的不适。

  临床上接触的部分患者,是抱着让牙齿更洁白的愿望来就诊的,洗牙只能去除附着在牙体外的污渍,暴露牙齿原本的颜色质地,虽然洗牙对外源性色素如烟渍茶渍等可以通过超声及喷砂抛光去除,但对于四环素牙,氟斑牙,死髓牙等造成的内源性牙着色并无效果。

  关于洗牙的还有一个误解就是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牙结石主要就附着在不易清洁的牙缝和牙龈沟里,炎性刺激初期会让牙龈肿胀,而后牙龈和牙槽骨会逐渐的向牙根方向退缩。在其退缩的同时,新的牙结石又会进一步向根方附着,占据退缩牙龈的位置。这也就造成了虽然牙结石导致牙龈退缩,但患者并不自觉的错觉。当洗牙结束,牙结石被清理干净时,退缩的牙龈重新暴露于口腔,患者会诧异不适,殊不知其实牙龈不知不觉中早已退缩了很久。并且牙结石虽不利于健康,但有牙结石隔绝刺激的牙面在洗牙后突然暴露于口腔中,对于各种冷热酸甜刺激会有不同程度的敏感。绝大部分敏感在通过脱敏以及自身的适应后就会消失。

  洗牙后口腔卫生环境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结合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的口腔异味,牙龈出血肿痛等症状都会缓解消失。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牙结石很快又会卷土重来,各种症状也会接二连三的袭来,所以牙石去净症状消失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每天至少两次刷牙,每次刷够3分钟以上,推荐朋友们学习BASS刷牙法,即水平颤动刷牙法。

  牙周健康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能让广大朋友认识洗牙,科学洗牙,能让大家更好地品味美食,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