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
首页>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什么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发布日期:2010-08-20
  •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浏览量: 557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与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密切因果关系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其可以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

?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是指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其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长10岁,发病率增长一倍

2、  性别:男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较女性高,且男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也较女性高。

3、  人种/种族:黑人的卒中发病率较白人高38%。中国人和日本人卒中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脑血管疾病的子女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  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是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其包括:

1、  高血压:是公认的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60%的脑血管病患者是由高血压病所致。高血压病人群的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

2、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糖尿病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

3、  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可引起脑血管疾病。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种危险因素。30%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TIA病史,或33%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在发生完全性卒中。

6、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当狭窄程度加重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则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7、  脑血管疾病史:曾患过脑血管病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

8、  吸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达不吸烟人群的6倍。戒烟后2年,卒中的危险性即大幅度下降;5年后与不吸烟人群已无明显差异。

9、  酗酒: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饮酒量与卒中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

10、 肥胖: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近年有几项大型研究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11、 代谢综合症:是一种近期认识并引起广泛重视的综合症,其特征性因素包括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异常)等。

12、 其他危险因素: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呼吸睡眠障碍等。